首页 > 投稿攻略 > 设计学苑
姚之洁:设计思维与设计未来
0
信息发布:征集码头网    点击次数:6558    更新时间:2020-04-11

熊新君老师: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荣幸的邀请到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姚之洁老师来给我们分享——设计思维与设计未来。

姚之洁老师是我的大学同学,她是一位阅历非常丰富的艺术家,她从清华美院毕业以后就去了英国,先后就读于伦敦的歌德史密斯学院和圣马丁大学。然后又回到国内,在中国美术学院完成博士学位。她策划了一系列的国际大展,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设计工作者,或者说叫设计策划工作者。她的学养是非常深厚的,在设计领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专家。为了珍惜姚老师的演讲时间,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现在我们就有请姚老师为我们开讲。

姚之洁老师:

谢谢熊老师。各位听众,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和大家聚到一起来,并通过网上语音的方式和大家做一个分享。对于我个人来讲,这也是第一次在微信的平台上跟大家做一个交流,会有一点小小的不习惯,因为我看不到各位。因为这样,如果在演讲的节奏上掌控有什么不到之处,也希望大家能够谅解一下。

谈到关于设计的一个问题,其实在我选题的前期跟熊新军老师我们有过一个沟通。那么在这个系列的讲座里面,我也注意到前面讲的各位老师,我也有很仔细的聆听前面几位老师的演讲,也都是非常的精彩的演讲。很多都会从艺术和工艺美术的一些角度来讲,那我当时就有一个顾虑,我问熊老师说,咱们讲讲设计行不行,那熊老师也是非常开放欢迎的一个态度,那我就有了这样一个信心来跟大家做一个关于设计思维和设计未来的分享。

对于设计的理解和应用分如下阶段

没有设计到有设计:认识设计开始使用设计

设计作为一种风格的存在:设计作为装饰

设计作为过程:参与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设计作为一种战略:作为引领和规划的重要动因存在

在讲到设计概念的时候,其实设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设计这个词对于所有人来讲应该也并不陌生,生活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渗透着设计,与我们的关系也非常的密切。但因为有时候我们并没有那么刻意的去观察或者察觉设计的存在。那么今天,我们正好一起来探讨一下,到底什么是设计。关于设计概念的理解,其实也分了不同的阶段,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递进的一个过程,在以下的文字中,我把设计的“四个阶段”做了一个罗列。

第一个阶段,是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是从没有设计到开始认识设计和开始使用设计的过程。在人类发展最初的时候,人类的造物它其实是以功能为主的一个开始,重在能够满足基本功能的需求。逐渐的,人类在这个基本功能的需求上开始去附加一些让功能变得更好,让形式变得更美的一个过程,所以它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

第二个阶段,设计作为一种风格的存在,这也是我们现在在讨论设计的时候,常常会把它理解成的一个角度。就是说,这个东西挺好用,而且它还很好看。那么作为装饰的这样一个性质开始附加在设计上面,这也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想去理解设计,觉得它不仅要好用,而且还要好看的这样一个阶段。

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在整个人类造物的历史上,我这里就不去区分讲是工艺美术的历史还是设计的历史了,在人类造物的历史上,它其实持续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真正的一个分水岭,它的开始是现代设计的一个概念转变的一个开始,这个转折点,其实是伴随着工业产业的改革,工业革命的一个开始,产生了一个非常大的变革。

在这个变革里面,我刚才讲是工业革命所导致的一个很大的变革。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一个变化,这使得所有物的生产,它需要有自己的一个批量化的、流水线的、被预先设计好的这么一个概念。一直到现在,我们所熟悉的大量的一些产物,都是在这个工业生产的一个基础上产生的。而在这样的发展过程当中,会容易产生一个经常既矛盾又统一,又经常会被人拿来讨论的问题,那就是“工业产品它好用,但是在审美上它与传统的、有装饰性的手工艺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所以这样的一个讨论,其实从1850年的工艺美术运动,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第一次的世界博览会,英国的水晶宫博览会开始,就已经有了这样一个讨论,一直延续下来,手工艺的美、传统工艺的美和大工业生产之间的功能与美学之间的一个论争,它其实一脉相承,一直延续下来,都在进行着一个讨论。从工艺美术运动,一直到新艺术运动,一直到装饰艺术运动,一直到后面我们听到的包豪斯和现代主义的设计,一直到后现代主义的设计,这两个角度的切入的讨论,一直存在着,即便是在当下我们的现当代的讨论里面,对于设计的讨论,它也一直存在。

第三阶段,设计作为一个过程,这个其实已经是我们现在慢慢开始重视的一个层面了。设计作为一个过程,参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觉得我需要设计,我可能需要设计师来帮我完成一个产品的设计,但是逐步到了现在,企业也会意识到设计的参与,不仅可以帮他完善产品,也可以帮他完善整个品牌的构架,市场的应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设计参与到社会的发展当中,我在后面的讲课里面会提到,比如说关于服务设计的问题,系统设计的问题等等。这个是在现阶段,逐渐被认识到的设计的更重要的一个层面的作用了。

第四阶段,就是更进阶的一个阶段了,设计开始作为一种战略,作为引领和规划的重要动因而存在。讲到这个概念里头,其实我们目前有时候也会接触到一些,比如说未来社会的走向会怎么样?未来整个人类地球的社会的发展会怎么样?在这些看似有科幻成分的一些探讨里面,设计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其实设计它已经作为一种战略性的高度而存在着了,而不仅仅是为了创造一个好用的,好看的东西,这个转变其实是未来发展中的一个很大的趋势。

我刚刚放了一张图片上来,下面我会逐层跟大家根据刚才进阶的四个阶段来做一个解释。第一个阶段,我们讲的是设计从无形到有形,从功能到审美再到装饰的这么一个阶段,这个也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经常会理解到的一个设计。我们来看看ALESSI,这是意大利非常有名的一个设计品牌,他们生产的很多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时也会看得到。ALESSI主要生产餐桌上的一些用具,卫生的一些用具等等日常生活中小的日用品。这间公司的设计在国际设计领域是非常知名的,在概念和定位上,他们是非常典型的造物设计。

图片中是ALESSI的一款产品设计,这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蒸汽船的一个造型,大家可以猜测一下它是什么功能的?任何一种设计它都要适应某一个地区的文化、习惯、经济等等一系列问题,其中也包括饮食习惯的问题。因为ALESSI是意大利的公司,在西方人的饮食习惯里面,这款小蒸汽船设计是放在餐桌上用的一个器物,它其实是一个黄油盒子,在盒子里面会装上黄油,而那个小的蒸汽的造型像一个小云朵那样的,它拔出来是一把黄油刀。这种色彩非常鲜艳的塑料制品设计,也是阿莱西现在的产品设计风格之一。

在这张图片上,我列出了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是ALESSI公司用来评价他们的设计时会用到的,作为哪些是好的设计要被推向市场的,哪些是不太理想的设计要被改良的一些标准。这样的一些关于传统设计的标准,在我们通常评价一个设计的时候,常常就是从这些角度来进行判断的。

第一个标准,是它的功能怎么样?好不好用?这个产品它是一个黄油盒子,它储存黄油的方便程度怎么样?黄油刀拿出来涂抹面包的时候的好不好用?这些都是功能的问题。第二标准,是它给使用者带来的感官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一些很新颖的感官感受?能不能唤起你的一些记忆?唤起你的一些想象力?让你在使用它的功能的同时,还能产生一些新的感觉。第三个标准,就是它是否传播了一种有意思的语言和信号,包括你选择的是什么样的色彩?是不是代表你个人的一些喜好?你有没有想到,当旁边的人一看,咦,这个主人,他是喜欢用这样的一种造型,这样一种色彩的产品,因此可以猜出你的一些性格特征等等,因此它也是一些信息传播的一个途径。第四个标准,就是这样的产品,它的价格会是什么样子的?讲到价格,设计这个概念它是需要被消费的,它是与人的生活与市场是紧密结合的。价格这个概念对于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也是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除了传统的设计里面,我们会探讨上面ALESSI的这个产品所涉及到的四个评价标准之外,下面这张图片中的产品设计,我们也可以拿来比较一下。图片中是两款榨汁机的设计,左边这个像螳螂腿一样长长的产品设计,是阿莱西公司的一款榨汁机产品,它是由一个很著名的设计师叫Philippe Starck设计的,它被称为是ALESSI系列产品中的经典设计。它是一个模拟仿生的设计造型,源自螳螂的腿,大家可以看到,当你把半个柠檬放在它顶上用手去挤压它的时候,柠檬汁会流到底下放的那个杯子里,而且每一滴的汁水都不会被浪费掉。这个产品,被称为是从功能到审美上都非常好的一个产品。

我个人也有买过这个设计产品,开一个玩笑,客观的讲,当你把它买回家去使用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产品在手掌心的着力点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但是不管怎样,这件产品更多地是从功能和审美相结合的造型上来考虑的,是为了最后要形成的那样一个形态。

图片中右边的这个设计作品,是一张看起来不那么精致的一张吧椅,高腿的凳子上面,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榨汁器形态的凸起造型,这个榨汁器形态其实是可以榨出柠檬汁来的,这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一个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有意思的是,对于这只榨汁机,这个设计师他的创意定位并不是说我要多么新鲜的、很便捷的榨出果汁来,它的定位更多的是在于它的趣味性。在对这个作品的设计解释中,设计师有说到“你可以用你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去榨出果汁“,这意味着这件设计作品,它真正想要触及的不是说你今天能榨多少果汁,而是人跟这件作品在接触界面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上的一些快感,或者说是某种愉悦感。

同样都是榨汁机,在这两件作品的比较下,我们可以逐渐体会到设计跟人的关系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即人们对设计的最基本的一些功能和审美的要求,正逐渐向寻求心理诉求的某种满足转变,这个其实是设计在当下正在悄无声息发生的一种变化。

以上图片中的这件作品,是非常有故事情节在里面的一个作品。在这个图片后面,我想说的是有另外一种设计方式,它所关注的概念是所谓的社会伦理概念,设计不仅要好用,不仅要审美,它更多的是一种对社会、对人性、对整个人类的关照,是一种伦理上的关怀。

我也经历过一个事情,在英国期间,接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邀请函,那是二零零几年初的时候了,这份邀请函是邀请我们这些设计师去参加一个伊拉克战后重建的研讨会。当时我们这些设计师都感到很意外,觉得我们都只是设计师,为什么让我们去参与这个战后重建的研讨会?在那个时代,尤其是像我们这些从国内刚刚到国外去求学的设计师来说,对于这类问题,其实思考的并不多。那么,当时在国外的一些朋友,就会讲设计师的职责其实不仅仅是让已有的“物“变得更好,也可以从根本上来关注整个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比如说社会伦理的这种关注的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一个战后重建的地区来说,其实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一种关怀,人文角度的关怀,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设计师的责任,也可以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就让我联想到了包豪斯设计,在德国1919年产生的这样一个设计学院,以及它所引导出来的一些设计思潮,一直到后面形成的“现代主义“建筑。它的起因还有蛮多的因素是与当时的战后重建是有关系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需要尽快的拿最快速、最高效的方式把楼房盖起来,好让大家有房子住,这种情况对战后的欧洲尤其重要。这个时候的现代主义建筑,我们说预制件,钢筋水泥的这些预制的建筑构件,就显得非常有它的价值了,它可以在最快的时间、速度里盖起房屋,即便它长的像火柴壳一样,却可以在最快时间内让人有房子住,这个其实是一个非常朴素的动因。

以上两张图片,一张是衬衣的设计,一张是牛仔裤的设计。从服装设计的角度来讲,它们似乎跟T台上看到的光鲜亮丽的时装设计不是一回事儿。但是从旁边挂着的小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和明白,它是为战后的一些残疾人来做的一个设计。一张照片,可以跟我们讲述非常多的故事,并且可以让我们看到这种所谓设计伦理和社会关照的关系。

从1880年开始,设计相对独立的专业分类,

独自承担对于商业增长的作用。

Since 1880s-design

evolved as separate specialisms

for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我们看上面的这张图片,里面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些产品和一些品牌。从1880年代开始,设计已经作为相对独立的专业门类,独自承担着对于商业增长的作用。某一个产品的品牌设计,某一个产品的包装设计,某一个产品的形态设计等等,它们都各自独立的承担着对于商业价值增长的一个作用,并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关系,这是从1880年就开始的一个定位。

但是到了现在,设计有着非常大的一个变化,等一下我们会陆陆续续讲到这样一个变化。这种变化的其中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它如何从单独的、很具体的设计门类转变到了现在的一种协同合作的关系,来形成一种设计的合力,来解决社会的复杂问题的一个转变,是这样一个过程。

中国目前的现状即为:逐渐普及知道设计是什么,并开始接受设计,但是仅仅只是认为设计作为一种风格美化手段。第三尤其是第四阶段还处于启蒙阶段。因此,以学校引领的设计思维和战略体系的构建就尤为重要。让设计不再是一个附加单元,而是参与构建发展和战略的规划。

那么有人就会问了,说咱们中国现在所面对的设计产业的状况是怎么一个状况?就我目前的观察和研究来看,目前中国是逐渐从不知道什么是设计开始接受什么是设计了。简单的来讲,就是消费者们愿意花钱来买设计,愿意花一定的附加价值的钱来为设计买单了,这个转变其实已经逐渐在形成了。但是这种设计更多的停留在是一种风格美化的手段,那我刚才讲到的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也就是说要把设计作为一种思维,一种战略体系的思考,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我们国内的设计产业,目前还处在正往那个方向发展努力的当中。

在当下设计新的发展趋势里面,我们刚才讲到的第三阶段,作为一种体系的、战略的、参与社会建设和整个企业构建的角度来讲,我们来探讨一下目前很时兴的一个概念,叫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是用新的方式来重新思考设计,我们将在后面展开来做一个比对,就是因为整个时代的发展,最后导出了这样的一个变化。

在上面的图片中,我们以从15世纪到21世纪,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代表性的人物头像,来做一个比对,通过这种比对,这就可以了解到在几百年期间,整个人类发展的一个重心转移。在第一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都很熟悉的达芬奇,他的生卒年份大概是1452年到1519年这样一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是我们很熟悉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这么一个阶段。整个文艺复兴,是人本主义的复兴和人文的复兴,通过人本主义和人文的复兴,来打造整个社会的一个变革。在那个历史时期,艺术人文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被关注和被讨论的一个社会动因。

接下来第二张图,是大家很熟悉的法国的思想家孟德斯鸠,生卒于1689年到1755年。启蒙运动时期,在那个时候,人们开始思考启蒙运动带来的社会变革,“政治“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核心动因,经常被作为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再接下来,就是工业革命的来临,最重要的人物就是瓦特,他所带来的是工程技术的一个革命,以及这个工程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整个社会的变革。再接下来的一个阶段,就是经济,对于经济学的思考和讨论,卡尔马克思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最后一个是生卒于1856年到1915年的弗雷德里克·泰勒,他被称之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是美国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一个代表人物。

泰勒的影响,从他存在的那个历史时期一直持续到现在。我们都会认为,管理学对于社会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会有那么多人去学MBA。这里可以讲一个小小的现象,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国际上的现象。在最近五年的时间里,包括欧洲和美国的很多工商管理学院,它们开始在一些自己的课程中,逐渐的把设计思维和设计概念的一些课程加入进去,慢慢的进行着一个课程体系的改革,甚至有的课程有的学校把它的学科直接改成了设计学院。这个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变化和背后的一个现象,就是对于设计这个概念外延的扩大化和它与社会关系的一种再认识。设计不仅仅只是我们原来传统所看到和所理解的样子、它不仅仅只是去造一个很好用的东西。它开始对社会进行更深层次的一种介入。

通过这样一个纵向发展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一个规律,整个产业革命的一个发展,是从蒸汽机时代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到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电气时代,到计算机时代,到现在的工业4.0时代。工业4.0时代其实是一个融合的时代,是一个跨界融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面,我们要把各种科技的、人文的东西进行整合,来思考如何去应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所谓这些复杂的问题,它们背后所需要的是一种系统性的概念。设计如何在这样的变革里面形成自己的一个定位,介入到社会和整个人类的发展当中去。

在这个发展潮流里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概念叫作 UX design。我们讲设计里面的UX design。它是直接应对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到来,设计所做出的一种新的调整和改变。那么用户体验设计,它有很多的包容性在里面,我下面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跟大家解释说明一下。

上面这张图,分了三个阶段,最左边的叫产品阶段,中间的是UI阶段。UI是什么概念呢?叫产品用户界面设计。最右边的阶段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UX用户体验设计的阶段。这个事情本身很简单,就是早餐的麦片这么一件事情。在我们初始的、最传统的来理解设计的阶段,我们会说,我们可以把一个碗生产的很好,我们可以把一个勺子生产的很好,我们可以把麦片生产的很好,还有一个放牛奶的壶,甚至于里面的牛奶,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生产的很好,因为这些都是单独的一些产品设计,这个是传统意义上我们讨论设计经常会有的一个阶段,就像我们一开始讲的阿莱西的产品一样,都是最基础的设计的阶段。

所以在这样一个阶段,产品设计是很关键的,我们把它理解成单独的一些产品,我们如何把它们做到最好。但是到了第二阶段,逐渐发展起来,我们要考虑的是这些产品最后变成了一碗麦片跟人的“接触点“,这个接触点,该如何把它设计的很好。

那么这个时候,当这一碗麦片跟人接触的时候,最后的那个“触点“是在哪里?就是这把勺子。当你用勺子把麦片送到你嘴巴里的时候,麦片跟人身体的触点就是这个勺子。所以在设计的后面那个阶段,会有一段时间,大家会很着重来讨论,该如何把UI设计,也就是用户界面设计变得更好。

我们要注意的是,发展到了现在,我们不仅仅要讨论个体的产品好不好?这个勺子设计的如何?人跟它的触点关系又如何?我们要讨论的是,这一整碗的麦片,我吃起来的感觉怎么样?当我端起这碗麦片,拿着这个碗,我其实是在享受它的过程,它应该还有氛围,应该还有背景音乐等等,那么因为吃麦片而发生的完整的一个体验,就成了我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所以UX用户体验设计是现在设计的一个很关键的点,大家会把这样的一个点,作为一起用力的综合设计来考虑了。它不仅涉及到单一产品的设计,它还会涉及到视觉的感觉怎么样?材料的感觉怎么样?要把各种设计门类都囊括进来。

所以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设计的一个转变。从以往单一的产品设计到后面的界面,到现在强调整体性、强调氛围、强调人在整体享受一个设计系统的时候,所体会到的一个感受。

关于体验设计,还有一个例子也很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海外的朋友,可能现在还在继续使用这个系统,它就是UBER。中国老百姓开始习惯用网约车,这件事情是由UBER开始的,并不是现在大家常用的滴滴。UBER花了非常大的代价进到了中国市场,最后却没有成功的占领了这个市场,它被中国本土企业所取代了。但是UBER所带来的贡献,是让人在行为习惯里,开始逐渐适应网约车的这种出行方式和这样的一套服务系统。那么UBER的初衷,就跟我们刚才解释的系统性的、社会性的和体验的设计,它是充分结合在一起的。

UBER最关键的一个企业核心概念,或者说它这套系统产品的核心概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一个服务系统。

这套系统的起因,是因为传统的出租汽车,传统出租车一是比较脏乱,二是信赖度不高。当你站在大街边的时候,你去拦出租车,你可能会拦得到,也可能拦不到,现场不确定的因素会有很多。第三个方面是传统的出租车只收现金。还有一个问题是对使用者来讲,他会觉得坐出租车不是那么特别,不够有彰显个性的地方。

UBER根据这四个点,它对应的做出了一个体验的设计。它让它有一定的价格提升,然后车子是可以提前预定并按时到达的。它可以用信用卡来捆绑支付,两步就可以完成支付。它也显得非常有个性。那么不管现在的UBERR变成什么样子了,在它最初建立的时候,这套系统的初衷就是这么一个初衷。

对于国内的UBER用户,他们可能还不太了解,UBER不仅仅是提供出租车的这样一个服务,它在人的私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给你提供一套整体的、立体的商业服务系统。比如说UBER有私人的游艇定制,有私人的餐饮party,甚至于有宠物管理的服务,它是可以为你生活的各个角度来进行一个私人化定制的一套服务系统。遗憾的是,UBER的这个理想在我们国内没有得到实现,它只是把出租车的这个概念带进来了。

UBER就是发生在咱们身边的这样一个案例,一个UBER的系统,它是基于现代数字网络的一个技术基础,被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消费体验和一种服务体验,这个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设计进阶“的一个过程。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创新方式,它提炼自设计师积累的方法和工具,将人的需求、技术可能性以及对商业成功的需求整合在一起。“——蒂姆·布朗,现任IDEO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讲到设计思维,有一个人是必须提到的,他就是蒂姆·布朗,他是美国一家叫IDEO设计咨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可以说,他是现在国际上对于设计思维这个概念最有力度的一个推行者和倡导者。上面的这段话,是他关于设计思维的一个概念认识。他说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创新方式,它提炼设计师积累的方法和工具,将人的需求、技术、可能性以及对商业的成功需求结合在一起。这里面的关键词有三个,一个是以人为本的需求,一个是如何把技术更可能的纳入进来,第三个与商业有一个很好的充分的结合与考虑。

像设计师那样思考可以帮助企业转变产品、服务、流程和战略的开发方式。这被IDEO称之为设计思维的方式,其中综合考虑了人的渴望需求、可行的技术以及盈利的商业模式设计思维还可以帮助未经过专业设计培训的人,运用创意工具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和挑战。

以上这段文字解释了蒂姆·布朗关于设计思维的观点,我把关键词用绿颜色标出来了,是“人的渴望和需求、可行的技术以及盈利的商业模式”。需要说明的是,设计思维在这样的定义下面,它所运用的对象已经不仅仅是设计师了。很多企业的中层、高层及其他管理层,他们开始认识到设计思维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像设计师一样去思考,有模型可以去运用。所以现在有很多企业开始纳入设计思维这样一种课程,作为企业培训的一个必要课程,那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设计思维的对象不仅仅是设计师。

讲到以人为核心的这样一个设计思维的思考,我这里有一个例子,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例子。一个家具设计师,他接到的任务是要为小孩子设计一个储存儿童玩具的储物柜。一般来讲,我们对儿童储物柜的思考通常就是打一些盒子呀,或者做一些跟家具相结合的柜子啊等等。但是这位设计师的视角就很特别,他试图从儿童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我们常常会看到小孩子们喜欢在家具底下、桌子底下钻来钻去,他们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像家具的桌子和椅子底下的这些空间,就是孩子们经常会喜欢去的地方,那么,如何从小孩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空间意识呢?

最后这个设计师他发现,小孩子们都喜欢在桌子底下玩,而且他们会随手去搭建自己在桌子底下的一个游戏空间。设计师由此想到,玩具储物的概念可不可以就和这个游戏空间相结合呢?令人意外的是,这位设计师最后不是设计出了一个常规的柜子,而是设计出了一个可以插玩具的小装置,这个装置可以倒过来安装在桌子底下,孩子们在桌子底下玩好了以后,就可以直接把玩具插在这个装置里进行整理。像这样换角度的来思考,以用户为中心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它其实就是设计思维开始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接下来,我要讲的是如何把当下的技术运用进去,然后与当下的一些商业模式和社会需求进行一种结合等等这些问题。

在设计思维的影响下面,我们可以看到在设计未来的发展里面有这样一个趋势,就是态度有一个转变了。原来我们是被动设计,现在我们要主动设计,我们要走在需求的前面,我们要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所以会从系统性的设计来慢慢的联合更多的能量,来形成一种协同再整合的一个力量,完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跨界的和这个联合的一个设计,要把传统的一些设计门类进行一个再整合,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展趋势。

如果就当下抗疫的这件事情来讲,我们会发现比如医疗团队,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走在了抗疫的第一线。但是在医疗之外,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协同作战,这里的协同,大到国家,小到社区,甚至于在我们生活中很细节的一些地方,都会牵扯到关于抗疫的事情。如果这时,我们从设计整体战略性的角度来看,它就不仅仅是医疗的问题了,它是一个公共卫生事件,里面会涉及到民生的,会涉及到管理的,甚至于会涉及到老百姓心里的一种关照和需要。

如果拿买口罩的这件事情来讲,买口罩的现象,从疫情发生一直到现在,一直处于起起伏伏的一个过程,它从一开始大家意识并不强烈,到后来开始恐慌性抢购,这个口罩的需求量,是因为人们过于恐慌的去抢购口罩的这么一个过程。很多时候,口罩的实际需要量,和抢购购买量之间是有一个差距的。那这里面的差距源自于什么呢?是源自于抢购者的一种心理。很多人会觉得,如果不多储存一点,我心里就没有安全感。所以在这个时候,通过设计的一些介入方式,是不是在未来面对这种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做好一些心理上的服务性工作,让供需关系达到最适度的一种平衡等等,像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设计师对于未来服务设计系统里面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要完成这样的一种整合性的未来设计的发展,上面的这张图片,可以看到几乎涉及到了我们传统设计的各个门类,我几乎都把它们罗列出来了,我们如何把这些传统的设计门类有效的整合到一起来共同发力,我可以解释一下。大家可以看到包括家具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景观设计、时装设计、广告、交通工具、排版、包装,字体、软件、剧院、网页、服务、系统、游戏等等门类,如何让他们能够互相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那对我们未来的衣食住行,对这个社会的整体系统将产生一种巨大的作用力。

设计和设计之间也会变得更有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的基础和前提是源于什么呢?是源于设计师已经开始管理复杂的问题了,他要管理社会认知的调节、社会流的调节、社会价值的调节和综合性的问题。设计师的职责开始变得更多元也更综合,那么这种变化,最后必然会导致我们对于设计的认定它会变成是综合性的了。

关于综合性的设计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叫做“服务设计”。接下来我给大家举一个很有意思的服务设计案例,它也是非常普通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用这套系统来进行分析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很有意思。

服务设计它分“自上而下的设计”和“自下而上的设计“。自上而下,更多的是指政策的制定,就是我们制定好一套系统,放到下面让百姓们去使用,让大众们去使用。但很多时候,设计其实是可以有原发性的,它可以自下而上,这个时候,它在运用中的主动性和效果也会不太一样,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这是一个英国的社区小学,他们专门为小学生的上下学制定了一个计划,就叫“步行校车计划“。我们知道现在中小学放学,要不就是门口堆了很多私家车,家长们都去接。要不就是学校派黄色的校车,上下接送。但是,如何来改善这样的一种现象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改善这样的一个现象?我还记得,我们小时候上下学都会有三五好友自己约着一起去上下课,其实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交朋友的一个过程。那么伦敦的这个社区,他们后来就做了这么一个计划。

这个计划就叫做“步行校车计划“,在图片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由充当志愿者的家长来轮班,每天上学和下学的时候,由他们带着小孩子们排成队一起走回家和一起走去学校。这样的一个计划看似简单,可是因为它所牵带出来的许多社会问题的改良,是非常多元的一个关系网。一是它减少了轿车带来的空气污染的问题,因为家长们不用开车了,一起走路去学校,这就自然产生环保节能的好处。二是走路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方式,不管对于家长来讲,还是对于小朋友来讲,都很好。很多小朋友其实都有挑食厌食的毛病,这样长期走路,就很好的增强了他们的锻炼,对孩子们的健康大有好处。三是可以让孩子们学会更好的学会社交。前段时间不是有个电影《少年的你》就反映学校”霸凌“的问题吗?那么,怎么让孩子们更好的学会社交,其实是他们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启蒙课程。在这样一个行走的校车项目中,成群结队的小朋友们在上课放学过程中,都可以处于一种很自然宽松的社交氛围,让他们可以聊天可以交朋友,这其实是很好的解决了一个小朋友们社会性教育的问题。那么在这几点之间,会自然带来的家长锻炼问题、社区的邻里关系改善问题、小朋友的健康问题及包括可以节省经费的社区经费的等等问题,其实就是涉及到了一连串的系统性的问题。

所以看似非常简单的一个概念的提出,其实是设计师完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任务。能够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它能够把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密切结合在一起,并产生很积极有效的社会作用的。这样一个项目,也不用投资太多,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产品出现。但是它却成为了一个非常好的服务设计的一个案例。

因为演讲网络传送延时的关系,我刚刚发现听众群里面,在我刚发的这张图片之前,还落了一段话,我稍微补充讲两句。就是刚才“行走的校车”那个项目,它不仅解决了节能的问题、小孩子运动的问题、还有小孩子社交的问题、还有家长之间的邻里关系的问题、还有家长的锻炼问题等等。所以它所牵扯出来的是一个社会性的一个系列的问题,它们看似与设计无关,但是这正是我们设计师在做的一个服务设计的项目。

创意产业到创意经济

Creative Industry - Creative Economy

创意经济“的外延远超过“创意产业”的范围,由内而外的分析,除了与创意直接相关的工作内容外,它包括更为广泛的传统领域,例如常规制造业、一般商业、零售与批发业,金融咨询业等等。通过对于创意经济的全面理解与应用,可以解决很多单一面对“创意产业”时的困惑,将更为广泛的业态方式结合已有的经济体形成宽基础,高品质,广创意,新标高的“创意经济”结构。

上面的这段话讲的是关于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的问题。创意产业的概念其实大家并不陌生,70年代末80年代初,它最初是由英国撒切尔夫人首先提出来的一个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即从有烟工业转型到无烟工业,然后就变成了创意产业。创意产业的概念从台湾传到大陆,但是台湾加了一个文化概念,叫作“文化创意产业”。英国现在又在这个基础上升级了一个版本,叫“创意经济”。那么这两者之间其实还是有很大的一个区别的,这个区别在哪里呢?举例子来讲,如果说“创意产业”,比如说楼下有个小卖部,创意产业的做法会把小卖部里面的经营内容全拆了,说我们来改卖创意产品吧,这就是创意产业会做的事情。但是“创意经济”它就不一样了,他会说,你还是可以卖你的杂货,你还是可以开你的小卖部,但是我可不可以用一些比较创意的方式来卖你的杂货呢?那么这个当中的区别就是基础性的经济结构在不动的前提下,我如何润物细无声的把创意的概念融合在其中。

以上图片中的产品,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也几乎人人都吃过。但是同样是一个爆米花儿,下面却有三种语境下销售爆米花的方式。

最左边那个语境,其实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的记忆,但是现在在街头巷尾很少能见到了。那时街面偶尔会来个爆爆米花的老爷爷,他搅拌着溜溜转的铁炉子,然后嘣的一声巨响,就可以看到新鲜出炉的爆米花儿。那时候的小朋友们都会很兴高采烈的在巷口儿和村口儿排着队等着吃爆米花。它的价格现在来讲,大概是10-15块钱左右的价格吧。

中间的这个爆米花,现在的人应该也不陌生,它是看电影的标配。你去电影院买两张票,然后约上朋友、或者是情侣、或者其他人,我们通常都会配上爆米花和可乐这个组合标配,它们的价格基本上在40块钱左右。因为这是放在电影院这样的一个语境里面,因为我们看电影了,那爆米花的价格也就要贵那么二三十块钱,我们其实是在享受着看电影的过程,还有和旁边的朋友一起分享这样一个过程。

最右边儿这个语境,是在迪士尼乐园里面卖爆米花,它一桶的价格基本上在150元左右,那么这个价格的来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是放在了迪士尼乐园的这样一个语境里面来卖,所以它有了更多的文化附加价值在里面了。

最后的那个迪士尼乐园,我们在案例研究里面会提到一个叫“体验经济”的概念,那它的附加价值还不仅仅是某种文化,而是一种体验经济的附加价值。大家买票进入迪士尼乐园度过一天或者两天,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完全忘却自己,甚至可以把自己幻化成迪士尼剧情里面的某一个角色,然后在里面度过你自己特殊的一段时间,那么这个时候的消费,它完全是一种体验消费,所以这三个爆米花的价格因此就自然形成了差距,放在不同语境里的同样产品,它就可以形成不同的价格差。那我们拿创意经济的概念来理解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看那个老爷爷的爆米花儿,再想到现在讲乡情讲传统文化,那我们有没有可能去讲好一个这种童年记忆的故事,让这个十块钱的爆米花,得到更大的增值空间,这个其实就是创业经济可以帮助大家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最后我再来举两个我们做过的设计案例,来和大家做一个分享,这两个案例是跟社会生活方式、社群关系、社会系统有关的设计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一个社区的公共文化中心建设。这个社区他们有一个浪费的空间是在高架桥底下,那么社区一直也觉得缺乏一个公共文化的服务,由此他们就想要建一个中心,怎么利用这个高架桥底下的浪费空间来建一个中心,从而让邻里之间形成更好的关系,并给大家提供一个周末娱乐的去处。

设计师工作的定位,首先是要利用好这个废弃的空间,其次是要让人有参与感。最后得出的一个方案,是让这个社区周边的老百姓,在每天上下班路过这里的时候,大家都带一块砖过来。此后,经过日积月累的一段时间之后,就用大家带过来的砖,建起了这么一个社区活动中心。

上面这张图片,就是建成以后的活动中心的样子。中心体量上并不大,但是它非常好的利用了这个废弃的空间,而且周边的老百姓因为在建设的过程中都在参与这件事,所以大家对这个地方都有一种自然的归属感。此后,大家会经常聚集到这里来,自然而然的,这个地方就变成了这个社区交流的、活动的、文化传播的那么一个公共的场所,并很好的改善了周边邻里的人际关系。

上面这张图片是周末他们在这个中心举办文化活动的现场,我们可以看到,百姓参与度还是非常高的.

上面这张图片,是我们当时为英国的另外一个社区做的公共路灯的一个设计项目。它看起来非常简单,似乎只是一个路灯的设计,但是在它背后,是涵盖了很多问题的,我们是经过综合考虑后,才形成这样一个设计方案的。

这个作品的综合因素有哪些呢?首先当时委任我们来做这个项目的甲方,他们说原来的这个社区安全性和邻里关系都非常不错,中间的小公园儿还经常有人会闲来无事去坐坐。但是后来的治安慢慢的变不好,邻里关系也疏远了,小公园儿也没人去了。所以甲方很希望通过一个设计,能够把人们再带回到这个公园儿里头,来改善邻里的关系,并增强它的安全性。我们的这个设计方案,大家可以看到图片上面其实是当晚上灯亮的时候,会投射下来的剪影,它们都是人和人手拉手的一个剪影。那么有意思的是,这里面每一个剪影的个体,它们其实都来自于这个社区。

我们在制作整个方案的过程中,走访了200多位这个社区的当地居民,还专门拍下他们的剪影,然后把这些剪影 排列在一起。这种剪影的排列,是很随机的一种排列方式。当我们把作品做完安装好,在举办开幕的当天,这个社区里的几百个住户不约而同的都到了现场,他们兴致勃勃的都要寻找到自己的那个剪影。而且他们会很惊喜的发现他的左边是谁,他的右边是谁,这其实是一种陌生人之间很惊喜的邂逅,你会因此认识一些你原来不认识的人,但这些人其实都是你的邻居。

自从路灯设计项目应用以后,它们就一直立在小公园那里,它们每天晚上都会亮灯,然后周边社区的人们,在每天晚上也会陆陆续续地来这里散散步,坐一坐。现在公园的整个气氛又慢慢的回到了以前的比较和谐的状态,所以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它也是可以带动整个社区的一些变化的。

总结一下我今天演讲的内容,设计它是面向未来的,是我们设计学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它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造物的一个概念。它已经从造物转向了创造系统、创造服务、创造一种软体的服务系统,这是设计非常大的一个转变。它会涉及到一些概念,包括设计思维、服务设计,甚至于现在热点讨论的危机设计的概念,危机设计也是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

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聆听。

熊新君老师:

非常感谢姚之洁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演讲,现在我们留出一些提问的时间,欢迎大家提问。

提问环节

问:

姚老师,您对线上直播平台的优化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吗?由于疫情的发展,很多农民的产品滞销。比如江浙的笋农,橘农,他们的产品,如何应用设计体验的方法来销售产品,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吗?

姚老师:

谢谢各位的问题,其实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用这样的方式组织各位老师来跟大家做分享,我觉得已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当然它也存在一些优化的空间。希望以后用直播,或者说用录播的方式,这样可能对于听者来讲,会有更完整的一个体验感受吧。

关于您讲到的这个橘子和笋的问题,我现在是在杭州,所以浙江这边,尤其是春笋这块,我是特别有体验的。群里有大量的朋友,都开始帮着农户在推销,对于这一类的问题,我觉得通常情况下分三个时间段来考虑。一个就是在前,一个在期间,一个就是在后。现在我们遇到疫情的情况,前肯定是不可能做到,因为是不可预计的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那么在当下和事后,我觉得在这个里头是可以做的。当下因为有很多运输,交通等各方面系统的一些限制,所以也尽可能的通过一些电商和网络的平台在帮他们做这样的一个销售。

重点是在后面,我个人的一个想法是不仅仅是对于农产品本身的滞销,如何让它变得可以尽可能减少农户的损失,把滞销的商品可以卖出去,同时可以带来更多的是这个农业产业文化的一个体验的项目,能否帮他们嫁接起来做。也就是说借这个机会大量的卖这些农产品,可以以低的价格给人来进行消费,是不是可能在疫情过去以后,我们可以同步来立体的做一些乡村体验的一些项目建设。这个是可以在后期慢慢的来来策划培育的一些项目,这个是可以让他们有一个尽可能减少损失的一个过程。

因为我们在思考这一类的问题的时候,可能面上,直接看到的点对点,线对线的是要帮他卖东西。可是真正卖东西背后的那套系统,我们还是需要很深入的去了解一下的,要不然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也许他今年的损失暂时弥补不过来,但是我们创造一个项目机会之后,可以为他的未来的三年五年再去打造一个更好的基础,这个是我们作为这个危机设计里面一种思维的方式。

问:

姚老师,您认为在大学求学期间,如果非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哪些设计课程作为额外的支持呢?

姚老师:

关于大学求学期间,非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该补充哪些设计课程作为额外的支持?我觉得这个里面还不光是设计课程的问题,这个其实是一种审美基础素养的训练和培养的过程,首先要有一种审美的观念和一种审美价值的认可。所以我们以前经常讲美育,美育要从娃娃抓起,成年人其实也同样需要美的教育,和审美的培养。所以这里面其实不分设计和艺术。包括对一些艺术史的基础的一些学习,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一些什么绘画史和美术史之类的资料,其实这是一个大基础,都会有所帮助的。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对设计感兴趣的话,我倒是不建议大家很具体的去看一些设计方法的书,因为这些毕竟太过专业了。大家倒是可以去看看象我刚才提到的象设计思维、设计逻辑学、设计美学这些,对日常生活里的设计有一些观察,有一些分析的这些书是可以了解的,这是可以拓宽大家的思维的。 

问:

1.uxdesign确实在很多行业已经深入人心,但很多uxdesinger包括frog和ideo这样的设计咨询公司的高管很多都是engineering或者心理学之类的背景。更像是他们学习了设计的思维和方法从而承担工作,而不是原本的专业设计师做转型。设计背景的设计师往往还是从事视觉类设计的工作。想问下这样的“脱节”应该如何应对?

2. Uber的例子中我想到传统市场营销中的产品/服务的开发流程也会对用户需求包括技术及商业模式等做以研究,与设计思维有很多相同之处。那么设计介入到这个过程中,与原有的模式相比又有何不同?

姚老师:

我下面来回答一下另外两个听众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在Ideo和Frog这样的公司里面现在有大是心理学或者说是工程学方面背景的人跟设计是否会脱节?我首先要解释一下的是,其实像这些学科的介入,本身也是在丰富设计产业和设计咨询,或者说是在扩充这个设计未来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些力量。因为设计本身的一个升级和扩容,它已经不仅仅只是如何用设计师的技能,能够去完成一件事情了。这个也是我们在讲设计战略和设计思维时要有的很open的一个状态下面,我们要更多的囊括其他学科的,甚至于是经济学的、社会学的、管理学的这些概念,都需要融合在一起来做。这并不意味着参与其中的人他一定要会设计。

在这个里面,更重要的倒不是说是去撇清谁的背景知识、谁的专业背景是怎样的?而是说如何更好的融合好这些专业之间互通协作的方式,这点非常的重要。因为还有一个方向,就是“设计管理”的这个方向,这也是我这些年一直在研究的。设计管理也是伴随着这些年的整个社会生产力、社会文化的这个进步,包括技术的进步,它也在不断的改良。

设计管理其实也可以用来帮助在一个团队里面,如何更好的 实现把不同领域不同知识背景的能量运作到一起来。今天有一个概念我没有具体的展开,讲的是一个叫“协同”的概念。这个协同的概念,里面更多的就会去探讨一加一大于二的力量的这样一种工作方式。那么其实像Frog和Ideo我们都有近距离和他们有过合作,所以我们很清楚不管是心理学、工程学、或是设计的人在一个team里面的工作,它其实是一个非常协同创造的,最后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这样一个力量,所以这是一个开放的一个过程。 

关于第二个问题,你提的就是Uber里面,它已经有用到这些跟设计思维相通的市场调研的一些方法,包括商业思维与设计的介入的区别。其实在这个问题里面,它中间的这个边界是比较模糊的一个边界。不是说我今天这个一定是归属于设计,一定归属于是商业或者是管理,因为这个里面,比如说在商业和管理方面的研究上,它会用到设计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比如说我们去做调研的时候,它可能会用到设计的一些界面的工具和手段,用视觉的方式,哪怕是细化到某一个表格的设计上面,它可以是用设计的方式去呈现的。但是总的来讲,它这个方法目的的指向性还是一致的。那么对于设计师来讲,他也需要去学习这些商业模型的,包括经济管理类的一些研究的方法。所以在我们用设计思维的这套工具的时候,比如说我们英国的那套系统里面会有用到四个的的方式,如何来发现问题,界定问题,然后设计问题,最后传达你最后的这个成果。这四个的里面都会综合到一些所谓的商业经营,管理的一些模式,同时它也离不开设计的一些手段,它是共生共长的一个过程。

我可以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里的所谓的共生共长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也是在英国的一个案例,有一个社区要改善糖尿病人的照顾方案,我们一听这个社区糖尿病人的照顾方案,似乎就是跟医疗系统有关系的。但是事实上呢,这个照顾方案的改良当中,NHS,就是英国国家健康卫生系统,它邀请到的有社区的人员、有医疗队的人员、还有设计师一起来完成这个照顾系统。从而最终得出一个照顾方案。因为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的疾病,它更多的是在于互相之间的鼓励监督、定期的复查服药、控制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锻炼等等方面。

所以在这个项目调研的过程当中,设计师的介入他其实在每个环节都有起到他自己的作用。首先在调研的环节里面,还有整个服务链的各个环节里面,受众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施动者又是什么样的遭遇的?最后医疗的人,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个调研的过程,设计师他可以用自己的一些视觉语言的方式,或者说用他的观察的角度参与其中。然后在后面的制定方案的环节当中,比如说提高这个互相监督的病患之间建立一些互相监督的网络,那么这个网络的界面,到后面都是由设计师来完成的。这个界面呈现出来的看似是个结果,而事实上,它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所导出来的。最终的这个服务性项目的呈现,他可能跟社区的服务系统跟一些建立系统里头,甚至于细到每家每户都要分发一个小卡片,这些看似设计只是在末端起到的作用,事实上它是贯穿整个从头至尾的过程的,这个于纯粹的搞市场搞经营管理的人之间,他是一个很好的互补。

熊老师:

好的,感谢姚老师给我们带来一场高质量精彩的演讲,让我们大开眼界,今天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威客码头 征集论坛
0
  • 论坛精华
  • 顶尖文案
  • 经典设计
  • 综合荟萃
  • 资讯聚焦